WFU

網站頁籤

2018年10月7日 星期日

大馬羽壇一哥李宗偉罹鼻咽癌,我們學到什麼?


 
9/28在台灣上映的「李宗偉:敗者為王」,在馬來西亞只上映了4天即開出了超過台幣1500萬的票房,然而當宣揚永不言敗的大馬羽壇一哥被宣佈罹患鼻咽癌時,也不得不暫緩腳步停下來治療。到底鼻咽癌是什麼?


先說結論  

  
  1. 台灣、中國東南沿岸及香港為相對好發區域,國人須對此疾病提高警覺。
  2. 如出現頸部腫塊、鼻涕或痰帶血絲、及耳朵悶塞聽力障礙等症狀,務必早期就醫求診。


鼻咽癌(NPC)是什麼?


簡單的說,鼻咽癌就是一種發生在鼻咽部的癌症,而鼻咽部就在鼻腔的後方,是連接鼻腔至口腔後側的區域、兩側耳咽管開口的中間。因此如果有症狀,通常會以頸部腫塊、鼻部及耳朵的症狀優先表現。

鼻咽癌是民國100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第十大殺手,是僅次口腔癌的男性第二常見的頭頸部癌。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,但以40-60歲年齡層居多。

為何會罹患鼻咽癌?目前認為可能有多重的因素所影響,包括遺傳基因、Epstein-Barr(EB)病毒的感染、環境因素(多食用鹽醃的魚或肉類)等,這些都是罹患鼻咽癌的危險因子。


我該注意什麼?


如上所述,鼻咽癌的症狀表現與其位置息息相關。其中最常見的症狀為頸部腫塊(約70~80%左右),其次為鼻部的症狀包括鼻涕或痰帶血絲、鼻塞、惡臭分泌物等,另外耳部的症狀包括單側耳朵悶塞感、耳鳴、聽力障礙及耳痛等也不少見。其他像頭痛、臉部麻木感、複視等神經侵犯症狀亦可能出現。

若有上述的情形,應立刻至耳鼻喉科尋求進一步的檢查。





診斷及治療


有上述症狀時,耳鼻喉科醫師通常會作鼻咽部檢查,評估是否有疑似鼻咽癌的病灶,若有異常的發現時,便會安排鼻咽部切片。原則上病理組織仍為診斷鼻咽癌的黃金準則,至於EB病毒抗體或DNA抽血的部分,仍放在篩檢及輔助診斷的角色。而確診後需要進行全身性的檢查以協助臨床分期。

治療上,由於鼻咽癌對放射線的反應很好,目前的治療主流仍以放射線治療為主,搭配輔助化學治療。手術則是放在相對後線的位置,其適用於殘存腫瘤或局部復發的狀況。詳細的治療方式留待就診時討論。